湖南工商大学大学微电子与物理学院许辉博士,在期刊《中国科学: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》上发表了题为“基于三重表面等离子体诱导透明的动态可调太赫兹慢光器件”的文章,在石墨烯等离激元慢光器件的研究中取得了重要进展。
图1 基于石墨烯等离激元的太赫兹慢光器件的结构图
慢光效应,顾名思义,是指使光的能量传播速度(群速度)变慢的物理现象。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0万公里/秒,并且不能被超越,但是能被减慢:光通过玻璃或水之类的介质时,由于色散现象,光的速度会减慢。由于光速减慢,光的能量密度增大,光与物质之间的等效作用距离拉长,从而能在更短的光电器件尺寸上获得更高的性能。因此,如何减慢光速一直是科学家重点突破的关键目标之一。
在本研究中,课题组提出了一种动态可调的太赫兹等离激元慢光器件。该器件由基底、硅-空气光栅、双层石墨烯和金属电极组成。在周期硅-空气光栅的辅助下,下层石墨烯能够被入射太赫兹波/能量完全激发并产生表面等离子体激元,被视为亮模式,在吸收谱或者透射谱中有着明显的峰值强度。上层石墨烯对入射太赫兹波/能量响应迟钝,甚至没有响应,被视为暗模式。这两种不同类别的模式有着不同的响应速度,发生响应的共振频率也不尽相同。当此两种模式之间发生响应的共振频率差为零或者近似等于零时,两个模式会发生相互影响,并且不再是简单的振幅叠加,而是在考虑相位差之后的干涉效应。
图2 三重诱导透明的耦合模理论模型的谐振示意图
该器件产生了一个有效的明模式和三个有效的暗模式,从而可以观察到三重表面等离子体诱导透明现象。通过外部电压调制可以获得外部可调的群延迟和群折射率。在明模式和暗模式之间没有相互作用的区域,相位变化很小,意味着群延迟变化不大。在明模式和暗模式相互干涉的区域(即三重等离子体诱导透明窗口的峰值处),相位变化非常剧烈,群延迟也发生了显著变化。在透明窗口处,由于强烈的干涉作用,群延迟首先从正变为负,然后从负变为正,最高可达到0.304ps的群延迟(群折射率为607.6,即光速被减慢600倍以上)。
完成人简介:
许辉,第一作者,湖南工商大学微电子与物理学院讲师,研究方向为人工微纳结构光子器件;
陈智全,通讯作者,湖南工商大学微电子与物理学院讲师,研究方向为微纳光电器件。